它们最怕的就是:你拥有巨额财富还怀揣伟大理想


自古以来,江南不仅才子如云,而且也是富豪辈出之地。中国历史上数得上名字的巨贾,多以江浙皖地为首。和西方世界那种动辄可以传承数百年的富豪家族不同,在中国历史上,越是富可敌国,下场越是一个比一个凄惨。轻则散尽家财郁郁而终,重则重刑加身,财产充公,还要累及家人。其中代表性人物之一就是沈万三。


沈万三,本名沈富,字仲荣,祖籍浙江后居周庄,是元末明初的全国首富。因为他太富有了,又排行老三,所以得了个万三的俗称。万三,是“万户之中三秀”的意思,又称三秀,是巨富的代称。沈万三被现代人誉为“民企教父”。

关于沈万三的财富来源,比较公认的说法是:沈万三是以垦殖为根本捞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而后,其经商才能和人品得到了当时吴江陆氏的认可。在这位富甲江左的陆德源看破红尘出家前,把自己的全部(另一说是一半)财产赠送给了沈万三。本就有经商天赋的沈万三获得了这样的大笔融资后,如虎添翼。不仅通过收并购使自己的商业帝国从“农本”发展到商品流通和国际贸易领域;而且广放高利贷,成为一代金融大鳄。


按说这样的人杰并不缺少智慧和眼光。但功成名就的沈万三偏偏产生了对“政治”的浓厚兴趣。只是,老天这次没有眷顾他。

起初,沈万三是张士诚的铁粉。尤其是在张士诚固守苏州之际,得到了沈万三为代表的苏州富豪们的鼎力支持。沈万三不仅物质上付出最多,而且也是 “粉丝团”的主要召集人。为此,张士诚特意为他树碑立传。而在张士诚落败后,沈万三立刻采用政治献金的方式攀附朱元璋。据称,朱元璋建南京城,沈万三曾就“助筑都城三分之一”,即现今南京城墙的中华门到水西门一段。为了响应朱元璋提出的,改革前朝弊政,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号召,他还把商业集团中枢从苏州迁至南京。并且投资兴建了包括廊庑、酒楼在内的大量公共服务设施。为南京创建全国一流城市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沈万三因为建城有功,获得了最高领袖朱元璋的嘉奖以后,思想观念上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作为一个商人,开始逐渐萌生出投身到振兴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的理想。于是,沈万三在修建完南京城后,又天真的提出替朱元璋出资犒劳军队的请求。这厮居然胆敢把自己划到“统治阶级”的队伍里去了。自古以来,吃谁的饭,领谁的饷,替谁卖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替朱元璋犒劳军队,无异于暴露出自己想和天家“平起平坐”的政治野心。朱元璋正发愁没有理由收拾你们这些资本家,于是震怒道:“匹夫敢犒劳天子的军队,乱世之民,该杀!”虽然经大脚马皇后的解劝,留了沈万三一条活命,但他还是被流放到云南。其第二个女婿余十舍也同时被流放潮州。沈家从此家道中落。及至洪武末年,沈家又被卷入“蓝玉案”,导致家财被籍没,上下八十余口被杀头。一代巨富豪强家族未过三代便草草谢幕。


要讲的另一位巨富就是大名鼎鼎的胡雪岩。其年轻时候恰逢人生际遇,后又加上出色的个人能力和站队表现,以知天命之年喜提“二品顶戴”,获得商场和官场双丰收。享受着省部级高干的待遇,成为一名“红顶”资本家。


纵观“胡董”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与王友龄、左宗棠等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分不开的。他也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公关就是商人在大清国安身立命的根本。只有紧紧地抓住这一发展的龙头,实现某些产业或某些业务的垄断或局部垄断经营,才能形成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胡雪岩一手创办的“阜康金服”资金最高时达二千万两以上,不愧为当时的"中国首富"。同时,胡雪岩还非常热衷用“慈善事业”标榜正面形象。在左宗棠任职期间,胡雪岩管理赈抚局事务,以身作则向官绅大户劝捐。不仅设立粥厂、善堂,捐款赈灾,还响应号召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投资。但历史再次证明,任何商业天才,都将止步于他的“使命感”。最后,胡首富因为风头太过引来老佛爷震怒,下旨革职查办。偌大家业毁于一旦。


中国历史上,真正的权贵都是生出来的。靠银子买来的官帽成色显然不足。到头来,是保不住身家财富的。胡雪岩的直系后代有200余人,但在胡氏后人中,几乎无人经商,也无人入仕。


曾仕强教授在讲授《胡雪岩的启示》时候曾经重点提到:做大事的人,切莫留下把柄!我觉得曾教授莫不是在开玩笑吧。连上梁山都要先杀个人送上“投名状”。想成为“首富”哪有清白之人。官府制定出酷法的同时,必然会留出若干不起眼的小漏洞。然后吸引甚至督促你来钻。有些时候,商人为了自保也会主动送把柄上门。而且是人都有侥幸心理,会乐观的认为,怎么那么巧,刀子能正好落在我身上?其实最后是一个都不能少!


曾经热播的电视剧《大清盐商》讲的是乾隆时期的故事。主人公汪朝宗的原型,就是当年八大总商的核心人物、徽商江春。


江春,曾获清朝廷诰封光禄大夫正一品衔。由于在接待领导过程中表现突出,江春受到大清国皇帝的赏识。后被誉为“布衣结交天子,古今一人”。乾隆皇帝曾感叹:“富哉商乎,朕不及也!”这里的“商”,指的便是以江春为代表的徽商。


由于徽商经营的大多数是树木、盐、茶等需要大资金的商品贸易,股份制合作就成为必然选择。徽商通过早期合同的形式明确了入股者的权利和义务,并严格执行。但这也为后期股权和经营权被强行剥夺埋下了隐患。乾隆和嘉庆两位皇帝都曾经以借款的名义在江家的主营业务板块中入股分红。


有乾隆和嘉庆两位做出表率,清政府哪有放过徽商这块肥肉的道理。除了课税、罚款,逼捐等手段,朝廷终于祭出“股份制改造”的大杀器。不仅用官府的名义低价侵占股权,还经常以“报效”的名义强行抽取企业利润。自康熙至嘉庆年间,清朝廷收到扬州盐商报效银子共达3982万2196两。直到鸦片战争后,被折腾的半死不活的徽商终因不是中央财政的“亲儿子”,最终沦为对欧美不平等贸易的牺牲品。正式宣告退出历史舞台。


中国人,自古以来都对财富有一种莫以名状的崇拜和追求。以至于,逢年过节说一声“恭喜发财”必然会令对方眉开眼笑。巨贾富商通常也会受到更多的社会尊重。但无论是谁,一旦开始走上了行业垄断,多元化扩张的道路,妄图建立金融帝国,行事高调,萌生治国理想和信仰追求,在政治上产生企图心的时候,就距离大祸临头不远了。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富可敌国之人并不少见,但都像流星划过夜空。看不到摩根、杜邦,罗斯柴尔德这样靠财富传承百年的家族。


总结来看,中国的民族资本家在任何历史时期都处于社会的最低阶级。无论外表多么光彩夺目,其实内心深处都是长期处于焦虑和恐惧之中。就像是纸做的老虎,看起来吓人,只一点火星就会要了小命。所以,其天生就有依附政治权力的渴求。可即便真的能做到“布衣结交天子”又能如何?翻开中国历史,一页一页都写的是“家天下”。皇帝不是为了国家而存在的,反而是国家为了皇帝而存在。全国臣民上下,都是皇帝一家的奴仆。皇族以外皆蝼蚁。巨商在皇权面前也不过是众多蝼蚁里面比较强壮的一只罢了。哪怕富可敌国,也随时可以被逼得走投无路!


皇帝最怕的不是商人有钱,而是拥有巨额财富还怀揣伟大理想!因为人一旦有了钱和时间,本能的就会开始思考,继而生出推翻旧制度建立新世界的追求。所以西方资本家们,很早就认识到不能任由“皇帝一家人”成为江山社稷的唯一代表。在他们的集体推动下,西方国家纷纷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对那些传承数百年的财富家族来说,捍卫民主、自由,法制和秩序就是保护自身财富和安全。如果没有政治基础和话语权,再多的财富也无疑是在沙滩上起高楼。楼盖得越高,倒下来的越快。

发表评论

0 评论